“双一流”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当公务员?数字背后引发的思考,职业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?
“双一流”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当公务员?
一系列的数字引发了人们对人才培养的思考;这样的职业选择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原因?
来源: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26日 作者:孙梓青、谭洁文名校毕业生更愿意去当公务员了吗?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部分的问题。
2015年,清华大学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为8.8%,而到2020年,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1.3%。在2018年以前,清华毕业生签约较多的单位几乎全是企业(和少数科研单位)。从2018年开始,福建省委组织部、河北省委组织部、四川省委组织部等都名列清华毕业生签约较多单位。
在北京大学,进入党政机关的毕业生比例从2016年的15.68%上升到了2019年的17.05%,其中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都超过了20%。相比之下,进入民企的比例则从17.24%降至11.84%。在北大毕业生重点签约的20个单位中,2019年有8个是各省的省委组织部门,在2016年这个数字则为零。
另一个数据是,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(国考)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为157.6万,较2020年增加了近14万人,为近三年来的新高。据中国青年报去年底的一份调查,90.9%的受访应届生在找工作中更追求稳定,其中31%的受访者青睐国家机关。
相比于数字的变化,这种趋势所带来的讨论似乎更引人关注——去年底,一篇《名校生挺进体制内》的热文席卷各大网络平台,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。
“双一流”高校毕业生们的职业选择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?而这又反映出名校毕业生们什么样的职业选择心态,折射出怎样的就业市场形势?且看以下三个个案,或许能带给我们些许启迪——
个案1
小雪:“想在体制内做一点点事”
经历了在互联网行业“红海”中的厮杀,即将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小雪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公务员。
虽然互联网大厂能够给出可观的薪酬,但在小雪眼中却并非是个“真香”的职业选择。
在以往的实习经历中,某互联网大厂的“大小周”给小雪留下了不大好的印象:“如果没有完整的两天休息时间,我会恢复不过来。”
小雪告诉记者,自己一直都对公共事务工作比较感兴趣,公务员的工作经历将为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积累。另一方面,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,小雪觉得做公务员还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。
“曾参与过地方政府的报告写作,感觉到我写的东西还真的有用。”小雪说,“像我们学政治学、公共政策的,这不就是我们的梦想吗?”
犹豫当然是有的。“但我的求职路径是很明确的,虽然我也投了很多互联网大厂,但是去年10月之后,我就全力准备公务员的考试。”在小雪看来,她还是想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事情,而公共事务又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。
然而,即便有名校的“光环”,小雪的求职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。
小雪向记者表示,在东部某省的选调生考试中,她所报的岗位报考人数高达300余人,最后的录取名额仅有2个,小雪因此与最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。在中央部委层面,小雪面临的则是来自北大、清华、人大等最顶尖名校生的竞争。
“很难说名校毕业生当公务员是一件坏事还是好事。”小雪向记者说道,“有些人不适合当公务员,即便当了公务员,最后也会离开;有些人非常想进体制,通过不断的考试,最终也能如愿。”
个案2
舒舒:“公务员至少是不差的选择”
名校本硕,理工科热门专业。在外人看来,即将从中山大学毕业的舒舒,在别人眼中,站在了就业市场最顶端。
“当时选这个专业,是奔着互联网、金融这些赚钱的行业去的。”在求职之初,舒舒也曾向互联网的头部企业投递过简历,但是由于准备不足,折戟沉沙。在经历了就业季的起起伏伏后,舒舒最终选择当一名公务员。
舒舒向记者表示,自己选择走公务员的道路是被动卷入与主动选择的混合。
互联网行业求职的不顺,让舒舒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;没有足够的热情,同样是将他推离互联网行业的原因:“如果真的去刷题备考,也不是说进不了互联网大厂,但是我对技术不那么喜欢,也没有强烈的意愿。”
另一方面,公务员工作的稳定和良好的医疗保障,都对舒舒产生着不小的吸引力。舒舒认为,现在学生群体对公务员的看法已经产生改变:“公务员不再给人混饭吃、拼关系的负面印象。只要好好干,在公务员系统中依然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,有良好的上升通道。”
从互联网到公务员,舒舒认为,这是自身观念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。在职业的选择中,舒舒也曾经反复和犹豫:“但是我觉得,公务员对于我们大部分名校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,虽然不一定是最好,但一定不会是最差。”
“人是很复杂的。”舒舒坦言,“如果说我选择当公务员完全是出于‘为人民服务’的理想和信念,那肯定不是,但也不能说我完全没有理想信念。”在舒舒看来,现在对于公职人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,“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当公务员,必然是件好事。”
个案3
文文:“或许是一个‘叛逆’的选择”
同样本硕就读于中山大学某理工科专业的文文,选择了一条与舒舒完全不同的道路。
“我很早就认识到,并不想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。”因为偶然的机会,文文开始接触到互联网行业。从最初做新媒体推送、电商运营,再到后来在互联网企业的暑期实习、实习留用,文文一步一步走到现在,即将入职某互联网大厂在广州的事业部。
文文告诉记者,“自由”是她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词:“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,互联网企业的环境和氛围令我向往。”
此外,从小地方考到广州,文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,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“扎下根”。互联网公司的高工资当然是个原因,“赚钱有什么不好呢?”文文笑着向记者说道。
工作的成就感同样是文文选择互联网企业的动因。“我的工作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。”文文说,“能够用自己产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,通过自己的工作,一点一点推动项目的进展,这样的成就感是很大的!”
阻力当然是存在的。虽然文文自己非常坚定,但是却面临着来自家里的压力。“除去父母,老家的很多亲戚都建议我回老家,考个公务员。”工作稳定、福利好、不太辛苦,再加上老家的资源,都成为家人劝说文文的理由。
“或许去互联网是一个‘叛逆’的选择吧。”文文说。
对于互联网公司996、“35岁危机”等传闻,文文或多或少会有些焦虑。“在互联网企业工作当然会更加辛苦,但会感觉是有价值的。”文文向记者表示。
“的确越来越多的同学会选择当公务员,我实验室很多同学都去考公、考选调。”文文说,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,只是我更向往互联网企业而已。”
有培训机构老师建议求职者要清楚两个问题:
自己想做什么?自己能做什么?
在任职于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曾老师看来,名校毕业生当公务员是用人单位、学生家长、学生自己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:(政府)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对招录人才的学历要求;体制内的工作符合多数学生家长对稳定工作的期望;学生基于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,愿意带着名校的“光环”去当公务员。
“如果说建议,其实就是想清楚两个问题。一个是自己想做什么,想进入什么样的一个行业;第二个是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,根据自己的能力,去市场上匹配适合自己的岗位。”曾老师说,“任何一条职业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当遇到困难和瓶颈时,要多想想选择这条路的初心。”(应受访者要求,小雪、舒舒、文文为化名)
本文内容转自《羊城晚报》2021年04月26日 版次:A06 作者:孙梓青、谭洁文。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。
转载是一种动力,分享是一种美德!
-推荐阅读-
重磅!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,中国高校表现创历史新高!
在线学术论坛
了解更多学术资讯
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,点击在线学术论坛 (微信公众号ID:zxxslt)
点亮在看!